彗星爆炸遗物解开地球三大谜团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六月 11, 2007 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等26个不同地点发现了极小的钻石颗粒层 猛犸等从最初爆炸中生还的巨兽也因饥饿大量死亡 一层含碳的沉积物 据《观察家报》、《科学》、《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洲石器时代猎人因何惨遭灭亡?欧洲及美洲大多数地区的猛犸何以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地球温度缘何在那一时期骤降?随着美国科学家获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问题的谜底终于揭开了。 <span id="zoom"><span id="zoom"><span id="zoom"><span id="zoom"/></span></span></span><br><p style="FLOAT: right; TEXT-ALIGN: center" class="ad"><span id="zoom"><!--<a href="http://clk.atdmt.com/API/go/yntchchi0110000061api/direct/01/"><img src="/gall/2006/ad/300x250_pip_pink.jpg" 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br><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x.js"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script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br>//<br>//<br>//<br><!--<br> if (!document.phpAds_used) document.phpAds_used = ',';<br> phpAds_random = new String (Math.random()); phpAds_random = phpAds_random.substring(2,11);<br> <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br> document.write ("http://219.239.182.118/adjs.php?n=" + phpAds_random);<br> document.write ("&what=zone:160");<br> document.write ("&exclude=" + document.phpAds_used);<br> if (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referer=" + escape(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br>//--><br>//<br>//<br>//<br>//<br></script> <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js.php?n=653315418&what=zone:160&exclude=,"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noscript><a href="http://219.239.182.118/adclick.php?n=ab22e4d2" target="_blank"><img width="1" height="1" border="0" src="http://219.239.182.118/adview.php?what=zone:160&n=ab22e4d2"/></a></noscript></span></p><br><p> 1.3万年前,一颗彗星在地球上空爆炸,北美文明拐了一个弯<br/><br/> 美国科学家于日前公布了部分有关猛犸和美洲石器时代猎人消失之谜的证据。证据显示,一颗彗星于1.3万年前在地球上空爆炸,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加拿大,爆炸产生的火球致北半球多数地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br/><br/> 当时正值冰河时代晚期,全球气候开始变暖,可是,突如其来的彗星爆炸改变了这个变暖的进程,爆炸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北美生态系统、石器时代文化遭到毁坏,猛犸及诸如乳齿象等其他大型陆地动物灭绝。<br/><br/> 另外,此次爆炸还引发一场持续1000年的气温骤降,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最严重的是,当时北美从现在的加州到卡罗莱纳州,最北端到现在加拿大的艾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许多地方,都成为史前人类---克洛维斯文化的家园,可是,在彗星爆炸的强大冲击下,这些地区已经不适于人类居住,北美文明便在这里拐了一个弯。<br/><br/> 爆炸发生后,地球堪比人间地狱,北半球大多数区域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br/><br/>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艾伦·韦斯特说:"这颗彗星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地球发生了显著变化。彗星直径约为2至3公里,恰好在与地球碰撞之前出现分裂,继而发生一系列爆炸,每一次爆炸的威力均相当于一枚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结果导致地球堪比人间地狱。北半球大多数区域也因此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br/><br/> 韦斯特说:"冲击波及其产生的热量一定规模空前,可能会将动物身上的毛发以及人们身穿的衣服点燃。灼热的高温还使北半球的草原陷入熊熊烈火之中。诸如猛犸等从最初爆炸中生还的巨兽也因饥饿大量死亡。只有包括人类在内的拥有广泛食物来源的动物才得以幸存下来。"<br/><br/> 这次彗星爆炸导致冰层普遍融化,结果导致欧亚长达1000年的春寒期<br/><br/> 科学家指出,考古学证据显示,早期的石器时代文化毋庸置疑在当时遭受了严重打击。尤其是美洲石器时代猎人(从亚洲迁移至美洲的以打猎为生的原始人的后裔)大约在这个时期消失。这些原始人是地球上最勇猛的猎人之一,他们制作了精良的石矛头,用以猎取诸如猛犸等大型动物。美洲石器时代猎人当时的消失之谜一直引发后世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解释将气候变化列为罪魁祸首。<br/><br/> 如今出现了一种新观点:美洲石器时代猎人系因彗星碰撞惨遭灭绝。不仅只有美洲受到了彗星撞击的冲击。当时,地球上的陆地正从上一个冰期逐渐显现。气温逐渐升高,尽管广大的冰地仍旧覆盖着地势更高的地区。科学家认为,彗星爆炸可能冲进这些冰层,导致冰层普遍融化。长期效应就是笼罩于欧洲和亚洲、长达1000年的春寒期。<br/><br/> 美洲原始人消失之谜、猛犸消失之谜、地球温度骤降之谜这三大谜团都因这次撞击事件而有了答案<br/><br/> 研究人员描述了北美地区可能出现的情况:野火在这块大陆上熊熊燃烧,彗星爆炸形成的高温高热和剧烈的震动将加拿大东部地区的冰层融化,新形成的淡水涌向大西洋北部,冲断了原来的洋流,这些洋流再也无法把温暖带到这一地区。爆炸发生后,浓烟遮天蔽日,导致北半球难见阳光,加剧了北半球的寒冷,大多数地区的气温降至10摄氏度左右。<br/><br/> 在此项研究工作的报告刊载于《自然》杂志上之后,由科研小组收集的以观测证据为依托的彗星理论激起了其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詹姆斯·肯尼特对《自然》杂志说:"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它对近几十年来争议最大的三个问题作出了解释。"这三个问题是:美洲石器时代原始人突然消失之谜,欧洲及美洲大多数地区的猛犸消失之谜,以及地球温度骤降之谜(一个称为"新仙女木时期"的事件)。</p><br><p> 科学界就上述事件的原因提出过多种多样的理论。如今,科学家们认为,他们从这次彗星撞击事件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答案。但是,这一理论尚存在争议之处,且在获取不同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等问题上也面临着困惑。韦斯特承认:"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从许多地方获得了大量证据,所以说,这是我们所从事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br/><br/></p><br><br><p style="FLOAT: right; TEXT-ALIGN: center" class="ad"><!--<a href="http://clk.atdmt.com/API/go/yntchchi0110000061api/direct/01/"><img src="/gall/2006/ad/300x250_pip_pink.jpg" 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br><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x.js"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script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br>//<br>//<br>//<br><!--<br> if (!document.phpAds_used) document.phpAds_used = ',';<br> phpAds_random = new String (Math.random()); phpAds_random = phpAds_random.substring(2,11);<br> <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br> document.write ("http://219.239.182.118/adjs.php?n=" + phpAds_random);<br> document.write ("&what=zone:160");<br> document.write ("&exclude=" + document.phpAds_used);<br> if (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referer=" + escape(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br>//--><br>//<br>//<br>//<br>//<br></script> <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js.php?n=415716532&what=zone:160&exclude=,&referer=http%3A//bkb.ynet.com/article.jsp%3Foid%3D21212277"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noscript><a href="http://219.239.182.118/adclick.php?n=ab22e4d2" target="_blank"><img width="1" height="1" border="0" src="http://219.239.182.118/adview.php?what=zone:160&n=ab22e4d2"/></a></noscript></p><br><p> ◆知识链接<br/><br/> 彗星爆炸的直接物证:<br/><br/> 26个不同地点发现的钻石颗粒层<br/><br/> 科学家是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市召开的美国地理物理学协会上对彗星爆炸理论进行阐述的。包括韦斯特在内的众多美国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惊人发现:<br/><br/> 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等26个不同地点发现了极小的钻石颗粒层。这些钻石是1.29万年前一颗在地球上空撞击成碎片的富含碳的彗星爆炸后留下的。碎片撞击地球产生的巨大压力和热量将彗星所含的碳变成了钻石层。<br/><br/> 直到今天,科学家仍能在北美一些地区找到这些含碳丰富的沉积物,这也是当时彗星爆炸最直接的物证。而科学家们之所以如此肯定这些爆炸发生在1.29万年前,是因为在这层黑黑的沉积物的上面,一直没有找到克洛维斯文明的遗迹,再加上科学家在地面上找不到大型物体撞击所形成的大坑,所以可以肯定,发生爆炸的应该是彗星,而且是在空中爆炸。这充分说明克洛维斯文明毁于这次慧星爆炸。<br/><br/> 韦斯特介绍说,这层黑黑的沉积物一般都在几毫米厚,在这个"特殊层"的下面可以找到大量的年代更久远的猛犸骨化石,而在它的上面,化石的踪影全无。他们对从26个地点取得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彗星冲击有一个特点。<br/><br/> 韦斯特的研究伙伴、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著名核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斯通表示,从这次黑黑的沉积物中取样,发现了地外物体的线索,说明这些物体并非地球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彗星爆炸后散落在地球上的。有些颗粒是很小且有磁性的材料,铱含量远远高出地壳中的铱含量。在这个沉积层的底部是一些很小的像野草的灰烬形成的很小的碳块,里面含有在巨大的压力下形成的钻石颗粒。<br/></p><br><span id="zoom"/><br><p style="FLOAT: right; TEXT-ALIGN: center" class="ad"><!--<a href="http://clk.atdmt.com/API/go/yntchchi0110000061api/direct/01/"><img src="/gall/2006/ad/300x250_pip_pink.jpg" 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br> <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x.js"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script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br>//<br>//<br>//<br><!--<br> if (!document.phpAds_used) document.phpAds_used = ',';<br> phpAds_random = new String (Math.random()); phpAds_random = phpAds_random.substring(2,11);<br> <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br> document.write ("http://219.239.182.118/adjs.php?n=" + phpAds_random);<br> document.write ("&what=zone:160");<br> document.write ("&exclude=" + document.phpAds_used);<br> if (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referer=" + escape(document.referrer));<br> document.write ("'><" + "/script>");<br>//--><br>//<br>//<br>//<br>//<br></script> <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js.php?n=503964240&what=zone:160&exclude=," xml:space="preserve"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br></script> <noscript><br><p><a href="http://219.239.182.118/adclick.php?n=ab22e4d2" target="_blank"><img width="1" height="1" border="0" src="http://219.239.182.118/adview.php?what=zone:160&n=ab22e4d2"/></a></p><br></noscript></p><br><p> 1.3万年前,一颗彗星在地球上空爆炸,北美文明拐了一个弯<br/><br/> 美国科学家于日前公布了部分有关猛犸和美洲石器时代猎人消失之谜的证据。证据显示,一颗彗星于1.3万年前在地球上空爆炸,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加拿大,爆炸产生的火球致北半球多数地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br/><br/> 当时正值冰河时代晚期,全球气候开始变暖,可是,突如其来的彗星爆炸改变了这个变暖的进程,爆炸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北美生态系统、石器时代文化遭到毁坏,猛犸及诸如乳齿象等其他大型陆地动物灭绝。<br/><br/> 另外,此次爆炸还引发一场持续1000年的气温骤降,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最严重的是,当时北美从现在的加州到卡罗莱纳州,最北端到现在加拿大的艾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许多地方,都成为史前人类---克洛维斯文化的家园,可是,在彗星爆炸的强大冲击下,这些地区已经不适于人类居住,北美文明便在这里拐了一个弯。<br/><br/> 爆炸发生后,地球堪比人间地狱,北半球大多数区域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br/><br/>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艾伦·韦斯特说:"这颗彗星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地球发生了显著变化。彗星直径约为2至3公里,恰好在与地球碰撞之前出现分裂,继而发生一系列爆炸,每一次爆炸的威力均相当于一枚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结果导致地球堪比人间地狱。北半球大多数区域也因此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br/><br/> 韦斯特说:"冲击波及其产生的热量一定规模空前,可能会将动物身上的毛发以及人们身穿的衣服点燃。灼热的高温还使北半球的草原陷入熊熊烈火之中。诸如猛犸等从最初爆炸中生还的巨兽也因饥饿大量死亡。只有包括人类在内的拥有广泛食物来源的动物才得以幸存下来。"<br/><br/> 这次彗星爆炸导致冰层普遍融化,结果导致欧亚长达1000年的春寒期<br/><br/> 科学家指出,考古学证据显示,早期的石器时代文化毋庸置疑在当时遭受了严重打击。尤其是美洲石器时代猎人(从亚洲迁移至美洲的以打猎为生的原始人的后裔)大约在这个时期消失。这些原始人是地球上最勇猛的猎人之一,他们制作了精良的石矛头,用以猎取诸如猛犸等大型动物。美洲石器时代猎人当时的消失之谜一直引发后世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解释将气候变化列为罪魁祸首。<br/><br/> 如今出现了一种新观点:美洲石器时代猎人系因彗星碰撞惨遭灭绝。不仅只有美洲受到了彗星撞击的冲击。当时,地球上的陆地正从上一个冰期逐渐显现。气温逐渐升高,尽管广大的冰地仍旧覆盖着地势更高的地区。科学家认为,彗星爆炸可能冲进这些冰层,导致冰层普遍融化。长期效应就是笼罩于欧洲和亚洲、长达1000年的春寒期。<br/><br/> 美洲原始人消失之谜、猛犸消失之谜、地球温度骤降之谜这三大谜团都因这次撞击事件而有了答案<br/><br/> 研究人员描述了北美地区可能出现的情况:野火在这块大陆上熊熊燃烧,彗星爆炸形成的高温高热和剧烈的震动将加拿大东部地区的冰层融化,新形成的淡水涌向大西洋北部,冲断了原来的洋流,这些洋流再也无法把温暖带到这一地区。爆炸发生后,浓烟遮天蔽日,导致北半球难见阳光,加剧了北半球的寒冷,大多数地区的气温降至10摄氏度左右。<br/><br/> 在此项研究工作的报告刊载于《自然》杂志上之后,由科研小组收集的以观测证据为依托的彗星理论激起了其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詹姆斯·肯尼特对《自然》杂志说:"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它对近几十年来争议最大的三个问题作出了解释。"这三个问题是:美洲石器时代原始人突然消失之谜,欧洲及美洲大多数地区的猛犸消失之谜,以及地球温度骤降之谜(一个称为"新仙女木时期"的事件)。</p><br>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环境与文明-听刘东生院士课后所感 三月 11, 2008 这是2005年6月14日听完刘东生老先生的课后,我深受"启发"而写的小文章,现在看来自有许许多多不成熟和不科学地方,而且有些文字过于夸张,都不像是我写的,但我想这是原汁原味的,于是基本不做修补,以此纪念老先生带给我当时的惊喜。(括号内是我现在的注释。另外,请莫见笑,这篇不是科普,只是当时的感想。要科普的,看碧声的 文章 ) 一、开场白 图1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文明中心,为什么从西北逐渐迁移到中原? 本来以为地质学的职责就是寻找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最多和建筑、工程结合。今日有幸聆听刘东生院士的报告,深受感触。从他身上,我感觉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科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融合。 世界四大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国文明仍然延续? 中国文明的发源为什么要晚于另外三个文明? 鲧治水为什么没有成功,禹就成功了? 中国文明中心为什么一次一次从西北逐步迁到中原? 为什么现在的气候温度升高了?不可预见灾害增多? 前几天黑龙江洪水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指2005年 沙兰镇中心小学的洪灾 ) 《后天》中描述的灾难会发生吗? 这些问题新颖独特,但似乎每一个都不容易回答。如果仅仅从文化角度考虑,还不足以令人信服。古文献资料又寥若星辰且大都没有触及其中最本质的动力机制--自然环境。 那么,用什么东西来打开这本天书,揭开环境变迁之谜呢?刘东生先生为人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用黄土解释了中华以及世界文明的历程(当时刚开眼界,好像小孩子看见了大馒头,喜欢用夸张的词语)。 二、黄土的故事 图2 巨厚的黄土沉积,每一层颜色各异的黄土层都是解读一段古气候的天书。(若谁知道图片来源请告知) 在别人眼里可能会很奇怪,黄土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也许你去过陕西、贵州,见识了辽阔又雄伟的黄土高原,垣(注:矮墙)梁(注:长的土坡)峁(注:一个个小山包,圆丘)展示着其独特的外形,一层层不同颜色、不同厚度的黄土层让人震撼,但是,你能读懂这些大自然杰出的雕塑吗?在刘东生的眼里,黄土就是一本记载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奇书,每一次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在书里描述的清清楚楚。他看懂了这本天书,站在了黄土的制高点,完成了天人之间的交通,达到了哲学的最高境界 [1] (感觉当时很挺文艺的,现在写文章越来越实在了,不知道是福是祸)。 人类自从产生后,就要与两种东西打交道,谁都无法... 阅读全文
触摸太阳系的边缘:Voyage-1的太空探索 三月 15, 2008 图1 "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Voyager-1)(图片来源: NASA ) 一、去吧,去触摸太阳系! 1977年9月,一颗体重为722kg的宇宙飞船"旅行者"1 号(Voyager-1 )带着神圣的使命在美国腾空,这次腾空同时也代表了美国的高度。 这个使命甚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那样不可想象:触摸太阳系的边界! 是的,此前两个月,"旅行者"1号的妹妹"旅行者"2号就已经先行一步,迈向了太空。 这两姐妹要做的事实在很多,除了沿途不断地给太阳系拍照外,她们还希望能碰到外星人:她们带着地球的问候语"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希望能被外星人听懂。此外,飞船上还有中国的京剧和古曲《高山流水》!看吧,这两个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啊! 那是个冷战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酝酿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革开放!而美国人,却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太阳系。 二、太阳系,你有多大? 图2 旅行者姐妹正在触摸太阳系的边界。(图片来源: NASA ) 太阳系到底有多大,太阳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哲学家康德曾说让他心灵震撼的一是头上的星空,二是人间的道德法则。一想起星空,人类就会觉得世界很奇妙,就会不可遏制地问自己:人类到底来自哪里?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外面是什么世界? 好了,先别管宇宙了,先问问自己,太阳系到底有多大? 太阳系的边界通常有两种定义: 1, 狭义的一种是以冥王星轨道为界,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9亿公里。 即使这个距离很近,但人类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宇宙飞船探访过这个因为个头太小而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家伙!不过,2006年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世界首个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此刻正风尘仆仆地赶往冥王星,如果中途不出交通事故的话,估计到那里的时间是2015年。 地球到冥王星 ,飞10年! 还好,10年说快也快, 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如今都已突破了这个界限。 2, 广义的一种则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太阳风伸展范围的边缘,它离太阳的距离为85至120个天文单位。这个距离,按照1977年的科技水平,至少要飞30年左右。 想一想吧,要飞到太阳系边界,30年!容易吗? 你能保证小飞船在太空30年不出交通事故,保证他身体一路健... 阅读全文
纪念刘东生老先生 三月 09, 2008 今日网上猛然看到一条新闻: 著名科学家刘东生院士逝世享年91岁 (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顿时愕然,没想到老先生竟然去得这么匆忙,而就在3年前,我印象中他的身体是多么健康。 记得那是2005年的6月,中科院研究生院有一个短学期课程,就是请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前来集中讲学1个月左右,此前听说了刘老先生的大名,幸运的是竟然还有他的课程,想一想,90岁高龄的老先生,竟然还能上课!我当然要去听了。 老先生的课程名叫《环境与文明》,当时就觉得很不可思议,环境原来和文明息息相关。当老先生的助手搬来椅子,希望他坐下讲课时,老先生拒绝了,说自己不习惯,要求站着讲,而且这一讲下来就是3个多小时(中途休息了一次),先生精神抖擞,毫不疲倦。此前,我就听我老师夸刘先生身体好,爬山很快,年轻人可能都比不过他。那次课后,我对老先生的学品和人品更是景仰和佩服。 课后,我上台请教老先生几个问题,我虽是无名小卒,但先生非常平易近人,给我一一解答,最后还鼓励我好好学习,为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话至今仍然时刻在耳边回响。只可惜如今,话音仍在,话者却已逝去,再也不法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了,忍不住泪湿。 去年(2007年),我听说研究生院又开了《环境与文明》的课程。可惜我错过了第一次课,不知道是不是刘先生讲的(刘先生一般只讲第一次课)。这张PPT图片是从接刘先生课程的吴文祥老师那里拷贝的,吴老师讲的也很不错,我受益匪浅,他好像是刘先生的学生。 中国的地球科学领域有三个是世界瞩目的:黄土、季风和青藏高原。这几个领域的成果一方面和中国所处的地质地理背景有关,一方面也和为此奋斗的科学家分不开。而和刘东生院士结缘的,就是黄土。刘东生几乎把一生奉献给了黄土,也让中国的黄土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接下来希望在博客上介绍下刘先生的那次课程给我的感悟,以此深切缅怀和纪念老先生。 先生一路走好,您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更多阅读: 黄土的万卷书--刘东生院士和他的黄土研究 (这一篇文章强烈推荐,作者:碧声)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奖 刘东生院士简历 泰勒环境奖 地学泰斗刘东生院士逝世 感受中国科学的脊梁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