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海洋科学”的博文

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

图片
20世纪地球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海洋生物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将有能力坐上潜水器去窥视神奇的海底世界。海洋面积占全球的71%,未来的海洋竞争必然会越演越烈。 但是我们对海洋还很陌生,海洋里的生物到底有多少,我们还无法估计,海洋科学家现在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更多的海洋生物(例如最近报道 南极深海发现的生物中25%属于未知种群 ,我猜以后肯定会发现更多),并且给他们取名字。下面将展示一些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它们也许没有眼睛,因为海底没有阳光,根本不需要眼睛。也许它们因为长年晒不到太阳,长得又白又净,但是他们靠什么活呢?也许是海底的细菌,也许是无机物(比如硫化物)吧? NOAA 在2007年公布了一本书:The State of Deep Coral Eco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7 ,介绍了美国的深海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我还没看。可以到 这里 下载。 以上图片版权归以下网站所有: 1 2 3 4 5 doubanclaim417c4e483874146e

日本探测船“地球号”钻地幔?结果是误传

图片
图 日本探测船"地球"号    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Chikyu)号载着地球科学家的梦想启航,它将执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14航次,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地方,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的地心,进行探测、钻孔、取样和安装地震监控仪器。由于地下高温高压,钻探速度会很慢,预计1年后才进入地幔,整项计划预计到2012年完成。在"地球"号以前,人类在海洋钻探地心的纪录是2111米。   这是人类首次尝试钻入莫霍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科学家希望这次尝试能够揭开气候变暖的秘密、寻找有助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的成因。在"地球"号成功探出洞后,科学家将会在洞中放置感应器监测地震,为日本及东亚地区提供有效的地震预测系统。   此次钻探工作得到了"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支持,该计划主要由美国和日本发起,欧洲部分国家、中国、韩国参加合作,中国曾由 汪品先 院士提议并最终在南海进行过钻探。 "地球"号:全球最大的海洋探测船   "地球"号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建造,全长210米、宽38米、排水量5.7万多吨,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探测船。船上装有最先进的航行控制系统、航海图、雷达系统及全球最高的钻井架。同时,"地球"号配备有石油探测公司先进的技术,在抽取岩层样本的同时会向抽取处注入泥浆。船上有装上泄压阀以减低地下压力。   过几天,我发现原来这是一条 假新闻 , 赶紧在题目后加一个问号。这里转载汪品院士的文章来驳斥这个假新闻 。   这则消息如果属实,确实振奋人心;但可惜这是一则错误连篇、误导读者的报道。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探索海底深处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科学报道是何等的缺乏严肃性,而以误传误的过程又是何等的一往无前。    打穿地壳的计划至少10年内不可能提上日程   人类接触的高山深渊,其实都属于地壳。相对于6000多公里的地球半径来说,地壳只是表面的一薄层,论厚度其比例远比不上鸡蛋壳或者西瓜皮。   地球科学界梦寐以求的...

太平洋中部发现地球上最洁净海水

图片
卫星照片显示的紫色区域即为"海水最洁净的地方" 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桶取样。科学家表示这里的海水象紫罗兰般清澈。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太平洋中部的一片海区拥有地球上最为洁净的海水。这一地区的面积相当于地中海,其海水的清澈程度与地球上最洁净的湖水无异,但含盐度却和其它海水一样。   2004年10月,在一项为期3个月被称之为"BIOSOPE"的项目中,法国马塞勒的地中海大学的帕特里克·拉姆伯尔特与同事,对这个不同寻常的海区进行了研究。他们从位于法国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岛启程,穿过复活节岛,最后进入智利海岸。考察途中,研究人员提取海水样本加以检测,查看其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同样来自地中海大学的马克·泰德迪也参与了此次海上远征之行,负责研究海水的清澈程度。根据他的描述,这片海水的颜色更接近紫色,而不是通常的蓝色。泰德迪表示,这片海区无疑拥有地球上最为洁净的海水。"有些淡水虽然非常纯净,但也只是最为纯净的淡水罢了。例如,研究人员就曾在南极洲的万带湖得出相同的检测结果。万带湖位于冰层之下,湖水特别纯净。"   随着考察的深入,泰德迪发现了最为干净的水域点--位于复活节岛附近,紫外线只能渗透水下100多米处。拉姆伯尔特表示,这意味着此处所含的叶绿素大约要比绝大多数海域低10倍。"跟踪海水叶绿素数量的卫星图片显示,这一海区是地球上生物体最少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片水域是已知生产力最差的海区之一,但它仍能维持一个食物链的运转。拉姆伯尔特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里的生物体已具备循环利用营养物的能力。"由于没有任何补给,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营养物的流失。"   拉姆伯尔特还有另外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片海区虽然生物体少的可怜,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已溶解的有机碳。时下,研究小组正在对数据进行筛选,试图解释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他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氮、磷等营养物的有限供应。拉姆伯尔特说,这种有限供应意味着本应正常降解这些已溶解有机物的细菌无力完成此项任务。《新科学家》报道说,研究小组的发现将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杨孝文) 来源: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