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07的博文

美国国家地理的自然灾害图片

图片
美国国家地理 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最完美品质,他们的标志性黄框框已经成为一种品质的象征,他们的摄影师拍摄的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也让人叹为惊止。在 华夏地理 上看到2007年 美国全球摄影大赛结果评选 结果,我本想去NG网上看看这些原图,却发现了以下一些好的图片,不敢独享,共享之。请有兴趣者自行下载。 Avalanches Cascades of snow, ice, and rock that can clear a mountainside. Earthquakes Our planet produces thousands of earthquakes a day. Hurricanes Tropical disturbances capable of substantial destruction. Lightning A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gh-voltage discharge and flash. Tornadoes Storms that can pack the highest winds on Earth. Tsunamis Massive and destructive waves or tides haunting shores. Volcanoes Volcanoes are awesome manifestations of the fiery power contained deep within the Earth. Wildfires Discover how a single spark can ignite an inferno that lasts for weeks.

让地球平民化-地球吊坠

图片
图1 科学家一直都苦于找不到好的宣传方式来告诫人们要多关心地球的温度。其实很简单,不要做教条式的宣传,不要做理论上的阐述,因为没有人关心那些看起来和自己根本无关的事,至少现在地球的温度还不足以给人当头一棒。但是,如果通过那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让地球更加平民化,则可能更有宣传的奇效。Matao(马涛)设计的地球吊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如果我们周围有更多这样的好点子,相信不知不觉大家会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图2 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并威胁着我们的陆地,这个吊坠像是包裹着地球的一滴眼泪。可以当作windows壁纸的作品,来源于 这里 。

生活中的50件小事遏制全球变暖

图片
图1 1979年的南极 图2 2003年的南极。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是人为的原因还是自然的原因,学术界争论不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不确定就不关心全球变暖,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些以下力所能及的事情。 1.用荧光灯代替常用的白炽灯 荧光灯用普通白炽灯40%的能源就能达到相同的亮度,使用荧光灯,每年能避免300磅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2.使用程控恒温器 程控恒温器能根据早、晚的温差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每年能帮你省下100美元的电费。 3.冬天低两摄氏度,夏天高两摄氏度 在人们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中,几乎有一半用在了取暖和降温上。冬天时,将室内温度调低两摄氏度,夏天时调高两摄氏度,一年就能减少2000磅二氧化碳的产生。 4.定期清洁炉灶和空调,或更换过滤装置 这样做每年能减少350磅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5.购买节能电器 6.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不要遥控器。以一天看3小时的电视为例(欧洲人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其余的21个小时里,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地耗费40%的电量。 7.用绝缘毯包裹电热水器 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年就能减少1000磅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将热水器的温度设置在50摄氏度以下,每年还能避免550磅二氧化碳产生。 8.让冰箱和冰柜远离热源 如果把冰箱和冰柜放在离炉灶近的地方受热,制冷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举例来说,如果把它们放在温度高达30-35摄氏度的房间里,消耗的电量就是常温状态下的2倍,在这种状态下,冰箱和冰柜一年后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能达到160千克和320千克。 9.定期给冰箱或冰柜除霜 最好换一台有自动除霜功能的冰箱,它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比你现有的这台高2倍。 10.不要长时间开窗,让热量从房间中流失 开窗通风一般几分钟就可以了。如果让窗户整天都开着,在寒冷的冬天(当室外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制热器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耗费很多能源,从而会产生高达一吨的二氧化碳。 11.将单层窗户换成双层 换窗户需要你花点钱,从长远利益来看,其实很合算。双层窗户能避免室内一半的热量散失出去。市场上保温效果最好的是那种木框、双层低散热玻璃并填充了氩气的窗户,它能防止70%的热量从窗户缝里白白地溜掉。 12.取一张家庭能源效率调查表 13.做饭时盖上锅盖 这样做一顿饭能节约很多能源。用高压锅

全球变暖的坏处

图片
图1 全球变暖谁最担心?北极熊!看这张图就知道了。全球变暖,很多人担心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了更好的滑雪场,而人造雪又融化得太快。但是,全球变暖却影响了动物的起居生活,冬眠的动物开始失眠,比如狗熊。(图片来源: Digg ) 汪品先院士在《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向何处去》中提到全球变暖的坏处: 1,大气的CO2增多、全球变暖 (1)海平面抬升,上世纪以来每年平均上升1.5~2.0 mm (2)雪线上升,非洲最高峰的雪线近90年升高数百米; (3)连大气圈对流层顶的高度也在上升,20年来平均上升200m。温室效应使对流层增温,臭氧洞使平流层减温,结果使得对流层顶升高。 (4)温室效应不仅改变海平面,还改变着海水的化学:每年估计有650 km的融冰淡水添进大洋,使得海水变淡。 2,温室效应甚至还可以间接地改变地球重力场:冰消期以来冰盖消融、地壳反弹,地球扁率长期下降;而近期的冰雪消融使海水质量由南大洋北移,1997年起地球的动态扁率停止下降,转为上升。

Google doodle大赛中的环保主义

图片
  一年一度的Google英国doodle大赛已结束并选出了优胜者。今年胜出的作品是"This or this?"(下图),作者是14岁的 Claire Rammelkamp 。 图1 Google每年都在英国举行Doodle(涂鸦)大赛,这副作品描写了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未来和命运:毁灭与发展,以此呼吁我们做好环保。如果不知道Google Doodle是什么,参考 这里 ,还有 这里 。   如果你对这次比赛的其它作品感兴趣,可以 点此 观看(我打开后无法显示图片)。还可以直接在 Google Maps 上观看各位参赛者对自己的作品的简介视频。 &ampamp;amp;lt;br&am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amp;lt;a href="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googleedoodleeaeeae_127478.php"&ampamp;amp;gt;链接&ampamp;amp;lt;br/&ampamp;amp;gt;&ampamp;amp;lt;/a&ampamp;amp;gt;&ampamp;amp;lt;small&ampamp;amp;gt;&ampamp;amp;lt;a style="COLOR: #0000ff; TEXT-ALIGN: left" href="http://maps.google.co.uk/maps/ms?ie=UTF8&ampamp;amp;amp;amp;hl=en&ampamp;amp;amp;amp;msa=0&ampamp;amp;amp;amp;om=1&ampamp;amp;amp;amp;msid=107511007465966618116.00043ef464474fa256812&ampamp;amp;amp;amp;ll=54.851315,-4.438477&ampamp;amp;amp;amp;spn=8.863656,24.169922&ampamp;a

太空的梦幻图片下载

图片
图 这些图片很魔幻,很Unbelievable。内容涉及太空,星球,小行星,陨石,碰撞,云层等等。他们来自于一个叫 Deviantart (Deviant是不正常,脱离实际的意思)的网站,他们主要利用PS和3DMax制作图片,通过为客户提供打印这些高分辨率的壁画赚钱。对于太空,人类有了解多少呢?到这个网站去欣赏和下载这些梦幻之图吧。

世界石油地图,石油储量

图片
图1 世界石油地图。面积表示石油储量的多少,色标表示石油消耗量。沙特,伊朗,伊拉克是储量最多,中国排12,储量183亿桶, 约占全球1.4% 。美国是消耗量最多的,中国消耗量也很大。(图片来源: Digg ) 注意 :这些图只是示意图,但是很形象很生动。一来石油储量本身就很难精确估算,你去网上找,数据有很大出入;二来随着勘探深入会有变化;三来是否包括大陆架、领海的石油资源不明确。 图2 全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10个国家。(图片来源: mapsofworld ) 图3 石油随着勘探程度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浮动。比如发现大庆油田前,我们是贫油国。发现大庆后,我们甩掉了这个帽子。(图片来源: 中青网 ) 2006年统计的石油储量大国 Rank Country Proved reserves (billion barrels) 1. Saudi Arabia 264.3 2. Canada 178.8 3. Iran 132.5 4. Iraq 115.0 5. Kuwait 101.5 6. United Arab Emirates 97.8 7. Venezuela 79.7 8. Russia 60.0 9. Libya 39.1 10. Nigeria 35.9 11. United States 21.4 12. China 18.3 13. Qatar 15.2 14. Mexico 12.9 15. Algeria 11.4 16. Brazil 11.2 17. Kazakhstan 9.0 18. Norway 7.7 19. Azerbaijan 7.0 20. India 5.8 Top 20 countries 1224.5 (95%) Rest of world 68.1 (5%) World total 1,292.6 Source: Oil & Gas Journal, Vol. 103, No. 47 (Dec. 19, 2005). From: U.S. Energ

孟加拉国遭遇强热带风暴Sidr

图片
11月15日晚,强热带风暴袭击了孟加拉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高时速每小时240km。现已经造成至少1100多人死亡。当风暴过后,山区的降雨将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受灾。约600,000人已经撤离了南部沿海地区。 上图是NASA的MODIS Terra卫星拍摄的2天前风暴登陆前的照片。这是 250m (6 MB) 分辨率的图片。也可以 下载 坐标,在Google Earth上看卫星图。 这是 Guiweather.com 提供的热带风暴的行进路径。 孟加拉国是热带风暴频发地区:1966年的一场热带风暴夺去了50万人的生命;1991年,13万8000人在热带风暴中丧生。 简易的教室根本挡不住巨大的风暴。 图片来源:AP Technorati : Sidr , 孟加拉国 , 热带风暴

月亮女神的作业

图片
让大家欣赏日本"月亮女神"交的作业吧,再普及下知识:地球人能看遍整个月球吗?为什么?月球人能看遍整个地球吗,为什么? 三个单词解释下: KAGUYA :月亮女神(Kaguya Hime是"辉夜姬"的意思,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公主。)相关文章看 这里 。 JAXA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NHK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日本广播协会。NHK经常会拍一些很好的记录片。 图1 地球从月球上升起。人们经常会想站在月球表面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美丽的神话和浪漫的故事随之诞生,但在月球表面,"地球升起"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假如你背对着地球,那么你将永远背对着地球,为什么?看我下面的示意图就清楚了。点击 下载 大图。 图2 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为什么?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同时做自转和公转,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公转的周期,即27天7小时43分11.47秒。也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转一圈,自身也转了一圈。图示月球自西向东转没错吧,绕一圈那面始终朝着地球。 图3 在月球上你永远不会看到地球升起的景观。但是卫星可以,这是月神卫星利用高清晰 HDTV 拍摄地升和地落的两个位置。 图4 在月球南极附近的"月平线"上拍摄到的"地球落下"连续照片。点击 下载 大图。 图5 地球从月平线缓缓落下。点击 下载 大图。

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

图片
图1 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日本广播协会(NHK)在探月卫星"月亮女神"上成功拍摄到了高清晰的地球影像,拍摄距离地球约11万公里。 2007年9月14日日本发射探月卫星"月亮女神",目前状态正常。 2007年10月5日,"月亮女神"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预计在12月中旬正式开展探测活动。 日本的月亮女神"辉夜姬"   "月亮女神"是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英文名称的意译。它在日本还有一个昵称--"辉夜"。这个名字取自"辉夜姬",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公主。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是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的美貌女孩。传说中,一位伐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   世间的男子都梦想让"辉夜姬"做妻子,许多公子王孙终日在老翁家周围徘徊。"辉夜姬"提出嫁给能找到她喜爱但却难以获得的宝物的人,使求婚者都没能如愿。最后登场的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辉夜姬"也以失败告终。"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有一篇 文章 从文化的角度写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为自己的探月卫星取名背后的文化传统,很有意思。 图2 11月7日,日本公开"月亮女神"卫星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这是首次传回地球的照片。而整个摄影工作于上月31日就开始进行,摄像机从约100公里的高度对月亮分两次进行了拍摄。据悉今后"月亮女神"还将拍摄地球从月球"地平线"升起的"地出"景观。图片来源:JAXA/NHK

Eart H Eart - Love Your Earth

图片
View Album Get your own Eart h is H eart 。猛然发现,原来Earth竟然就是Heart。 看到由美日共同举办的 "Love your Earth" 艺术作品展所公布的作品,我深受感动,环保需要理解,需要宣传,需要创意。这些作品非常简洁而深刻地表现了我们和地球的生死存亡关系:地球失去了绿色,人类就将灭亡。 图1 这些作品来自于98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共3871个作者参赛。其中网上公布的108个作品中有4个是来自中国。虽然除了huichao xia,他们的姓名似乎不像是中国人,但我还是在这里列出他们的名字,感谢他们为环保所做的创意。他们是:man hei ken tsoi,huichao xia ,kwok hang luk,thomas siu 。 图2 地球是我们妈妈。 图3 这不是小蜜蜂游戏! 这里是 一等奖 ,这里是 二等奖 海报,此外,还评选出3个三等奖。 我把108张图片打了包,点击 这里 下载,希望大家在欣赏之余不忘宣传一下环保,无聊之余把这些图片发给周边的人看看也好。

让科学流行起来

图片
网上的博客如雨后春笋,除了个人日记博客形式外,多半以主题博客为主。这些主题博客最热门的例如 月光博客 、 小众软件 、 煎蛋 、 奇客 ,他们都是非常有个性和创意的博客,在他们那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 因为我是学地球科学的,所以平时也要关注一些科学类的网站,国外的科普做的很好,因此他们的门户基本上都有相应的RSS订阅,比如 NASA 还是 USGS 。但总归他们都是国外的,总不如自己的文字看的舒服。于是去找一些于介绍科学、地学类的中文博客,最后发现还是比较少,科普的落后也说明了中国科学的不足。于是自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萌发了写一点自己熟悉的领域的一点东西的想法,尽量写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性。虽然一开始写的不好,但是积少成多,我相信将来也会越来越好,一来对自己是学习和锻炼,二来也算是对中国博客网络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虽然访问量不大,但是没关系,写博客不就是兴趣吗?即使没有人访问,博客被封,自己也照样写得不亦乐乎。 除了看斗士 方舟子 在博客里讨论中医热火朝天外,我现在经常看的是 地理时间 , 陨石网 , 三思科学 。 中国国家地理 、 旅游博客 以风景游记为主,图片都很养眼。 我非常喜欢 陨石网 提出的口号"让科学流行起来"!科学为什么就不能像流行事物一样流行呢?因为科学被人误解了,学科的专业化和细化使得很多专家关注于某一个极小领域的事物,这使得很多人把科学误以为很没有意思,特别"钻牛角尖"的东西,和常人无关,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要让科学流行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科学里加入最有趣的元素,注入让人感兴趣的元素。就像于丹一样,把论语讲得简单一点,让人们认识到论语原来还有用啊,而那些很专业的研究就让专业的人做去吧! 社会需要把科学简单化的人。 我有一次和 OURSCI 的那位主管姐姐请教如何写科普,她回信说:写科普,正确性容易把握,但是怎么样写的通俗易懂是关键。确实,深入浅出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把科学弄得浅入深处,面目全非。 在这里,我们拒绝高深莫测,我们提倡普遍,我们拒绝专,关注博。我希望同仁志士能够联合起来,为科学的流行做一点贡献。最后也欢迎你们过来交换链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陨石网对"科普"的定义,我非常赞同,科学同样可以流行! 科普?不,流行科学。 "Pop

人类首次获得圣安德烈斯断层岩石

图片
图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是世界上地震较频繁地区之一,一条"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全世界地震学家研究的焦点。这里诞生了最著名南加州地震实验室,加州理工大学的里克特1935年在这里创造了著名的里氏震级。 2007年10月5日,美国科学家首次从该地区距地表3.7公里处的一处活跃断层带取得岩石样本。这一岩石样本重约1吨。经研究发现,断层岩石中存在"蛇纹石",科学家认为这便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较为活跃的原因。如果能了解蛇纹石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和变化规律,就有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地震缘由之谜,更准确地预测地震。 科学家称,这一发现重要意义堪比人类首次登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科学教授马克·佐贝克说:"我们手中拿到'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岩石样本)时,感觉自己就像是(首次登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 <br><p style="FLOAT: right; TEXT-ALIGN: center" class="ad"><!--<a href="http://clk.atdmt.com/API/go/yntchchi0110000061api/direct/01/"><img src="/gall/2006/ad/300x250_pip_pink.jpg" 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br><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x.js" xml:space="preserve

南极地区发生里氏6.3级地震

图片
图1 位于武汉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蔡亚先主持研制的两台"超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由"雪龙号"带往南极后,于2003年1月1日安装在长城站。(图片来源: 港震 ) 图2 一周后,第二台地震仪又安装在中山站。这些地震仪均安装在浅层地下,外面有保温设备以防止仪器受冻。它们将精确测量南极地区的地壳运动状况及冰层厚度,对于直径150公里范围内3级以上的地震,都能监测得到,大震15分钟内就可将其所有信息准确传达给国家有关部门。(图片来源: 港震 ) 2007年11月2日,据智利国家电视台2日报道,南极地区格林尼治时间2日20时31分(北京时间3日4时31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报道说,美国地质研究所的监测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智利最南部城市蓬塔阿雷纳斯3641公里,震源距离地面10公里。 地震经常发生于板块的边界,虽然板块内部也会发生地震,但是南极、格林兰岛这两个地区特别稳定,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活动明显不发育的地区,很少有地震发生,有记录的几次地震的震级也不大。 南极地区达到或接近这种强度的较大地震此前只有3次:第1次是在1952年,第2次在1974年(强度为4.9级),这两次都发生在北维多利亚地区,在此地区有一个大冰川和冰舌,第3次地震是在1985年,这次地震发生在庄宁毛德地地区。地震学家们认为,虽然1974年的那次地震的特征和起因与正常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相似,但这次地震可能是由冰川的运动所引发的。相反,1985年的那次地震则是正常构造活动所引起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确确实实的南极地震。 南极大陆世界标准地震记录网只记录到为数极少的地震活动。自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地震台站在南极大陆工作,这些台站所记录到的局部小地震通常都是由冰山崩裂或破裂而引起的,可能是火山活动成因的小地震,与埃里伯斯山、罗斯岛及南极半岛附近的火山活动有关。 部分文字来源: 新华网

蒲松龄写地震

图片
关于地震的文献浩如烟海,但最早的地震记载产生于中国。 《通鉴外纪》引用《随巢子》、《汲冢纪年》提到:"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 曾 墨子在《太平御鉴》中提到,三苗灭亡前刚好有地震,泉水外涌。 三苗大概是什么时候亡的,《竹书记年》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帝指的是舜(公元前23世纪),夏后指舜的接班人大禹,大禹征三苗的时间,在帝舜三十五年。 综合起来,意思是说在公元前23世纪,三苗被大禹征讨灭亡,此时恰好发生了大地震。 今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蒲松龄写的地震的文章,很形象地记录了地震时人们因为紧张忘了穿衣服的情景,文章不长而且也很容易懂。其实很多学问,前人做过记录,只是因为时间久了被埋没了而没有被挖掘出来。没准地震学家可以通过蒲松龄写的这次地震事件,去寻找地震留下的痕迹,进而了解到当时的地震情况。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 地震 ,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当与地震时男女两忘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竹书纪年》 中国战国时魏国史书。原无名题,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也称为《竹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

人和自然的关系

图片
人和自然是从属的关系,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规律制约。 把人从自然界中隔离出来,讨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了人的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 人应该更多地去发现自然法则并且老实地遵从这些法则。 在地震、海啸或火山这些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这时候的人又算老几呢? 不要以为自然就是花花草草,就是山山水水,自然也包括地震海啸,天崩地裂。当地球没有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的时候,地球给我们的只能是 自然灾害 。

墨西哥洪灾

图片
  受连日暴雨的影响,墨西哥东南部地区河水泛滥成灾。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塔瓦斯科州(Tabasco),50多个地区的70万至100万人受到影响,大约1万7000多人已被迫撤离并暂居在一个临时避难所里,同时还有大量的人被洪水围困。   墨西哥政府已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救灾,为灾民提供未来30天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联合国各机构对灾情保持高度关注并将随时应墨西哥政府要求提供相应援助。   恶劣的天气使墨西哥的石油工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该国三个主要的石油输出港口被迫暂时关闭,近五分之一的石油生产停滞。   另一方面,世界气象组织星期一表示,横扫加勒比地区的热带风暴"诺埃尔"(后升级为飓风)是目前为止今年大西洋飓风季节影响最严重的一次风暴,在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牙买加和巴哈马至少造成140多人死亡。古巴有三万多人被疏散,60%的道路被雨水淹没或冲毁。(文字来源:" 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 图1 墨西哥洪水前后的卫星图。图片来源: NASA 图2 塔瓦斯科州的一位老人在他家里被救。图片来源: Tomas Bravo/R euters

印尼爪哇克卢德(Crater)火山喷发

图片
图1 印尼东爪哇的克卢德火山喷发在即,学校老师教小孩子演习怎么在火山爆发时避难自救。图片来源: 竞报 图2 克卢德火山口是一个大湖,这个湖一直在往外不断地冒气,但因为当地云层厚重,因此连火山灰也观察不到。但仪器监测结果表明,火山已经爆发。图片来源: AP Photo/Trisnadi        印尼政府几周来一直密切关注克卢德火山的情况,并已把警戒级别调至最高,命令当地约10万名民众撤离。 图3 喷发前半个月的克卢德火山(10月17日)。图片来源: 法新社/新华社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下载

图片
图 2005年中国及周边地区大于3级的地震震中分布图,从图上可见中国不是地震最多的国家,印尼,日本遭受地震的数要比我国多得多。   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总人数的54%,超过1/2。   作为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日前公布了今后14年(2006-2020年)的防震减灾规划。规划显示, 中国有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域。 规划提出,到2010年,大城市和城市群要能抗御6级地震,2020年全国可抗御6级地震。   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   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   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1/3(陆地地震才影响人类活动)   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1/2以上   因此,中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但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 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1920年甘肃海原地震死亡23万余人,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万),居各国之首; 20世纪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 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原因: 1,中国的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尚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报; 2,中国城市人口密、人口多;而中国有23个省会城市位于地震高烈度区。 3,中国的经济落后,房屋建筑质量差;农村基本不设防,多数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高。 4,灾害意识落后。防震减灾教育滞后,公众防震减灾素质不高。   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要拥有避难场所;建成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具备地震紧急处置能力;震后24小

阳光计划sunshine-太空灾难片

图片
图 1957年8月21日,苏联成功试射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引起了整个美国的恐慌,美国人不相信其他国家能够在空间技术上超过他们,但很快他们相信:"苏联人现在可以制造能够打到世界任何既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了"。1961年,当苏联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实现人类太空飞行的时候,美国再也忍不住了,总统肯尼迪说这简直是美国人的耻辱,于是接下来他们举全国之财力,终于在1969年提前苏联将人类第一次送往月球,总算是出了口恶气。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迈出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今年适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50周年,太空题材的电影也备受瞩目,导演们自然不放过这个男的机会。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推出了《太阳浩劫》,这是他从影以来最大预算的太空灾难题材。本片汇集了五大洲的国际巨星,除了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牌演员外,还有两位亚洲的代表--日裔男星真田广之与华裔女星杨紫琼。 剧情内容 : 公元2057年,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后的地球,太阳已经提前进入了可怕的衰竭阶段,地球将因为缺乏光照能源而陷入冰封,全人类濒于灭绝危机。八位身怀绝技的地球人担负起了拯救太阳以及拯救人类的重大使命。在他们的飞船距离太阳越来越近,意想不到的事件也接踵而至……

中国进入大雾多发季节,大雾已成主要灾害性天气

图片
图 偌大的北京城仿佛置身云端,行走于大街小巷,四处皆弥漫着浓浓的朦胧湿意。 10月26日,北京大雾弥漫,直至中午时分,京城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不足百米。   近几天,从10月24日夜间开始,一场大雾弥漫了这座巨大的城市,一眼望去,亭台楼宇,树木花草,都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北京已进入大雾多发的季节。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很可能还会有大雾天气出现。这是我国入秋以来范围最大、影响最为严重的大雾天气事件。(中新社发 玉龙 摄) 10月26日上午,罕见的秋季大雾弥漫河北省全景,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宁晋县附近狭窄的乡间公路上两辆货运卡车在能见度不足20米的恶劣条件下争道相撞,造成人员物资严重损失。每年秋末冬初,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经常会出现大雾天气。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大雾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国秋冬季为大雾多发季节,12月和1月是大部分地区的多雾时期。江南北部及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部、福建中北部、云南南部等地每年大雾天气有40~80天,福建、云南、浙江、重庆等地的局部地区每年达80~100天。    大雾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秋冬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大雾的形成主要是受较大的空气湿度、适宜的降温和空气中的微粒等条件共同影响。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   大雾会影响交通和运输效率。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管理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大雾一旦来临,不仅导致恶性交通事故,陆上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也往往完全陷入停顿。据统计,大雾引发的交通事故,高出其他灾害性天气条件2.5倍,伤、亡人数分别占事故伤、亡总数的29.5%和16%。   大雾是威胁电力供应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造成"污闪灾害"。1990年2月10~21日,华北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雾天气,造成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使京津唐电网51条输电线路发生147次跳闸事故,城市供电一度处于紧急状态,仅北京就有200家工业大户限电停产2天。   更为严重的是,大雾造成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